天津着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天津着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小巨人”蕴含大能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早先发布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的统计排名中,第一方阵出现了一个新名字:松正电动汽车——总份额第三,仅次于一汽丰田和比亚迪。

“从一个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小厂到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天津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的举措,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功不可没。”天津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主管刘菁感叹道。现在,松正研制的第四代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已经应用于全国数千辆电动公交车上。

2010年,天津启动“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介绍,4年来,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5.98万家,比2010年增加4.73万家,占全市企业比重从2010年的9%增加到20%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达2924家,比2010年增加2198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98亿元,净利润919亿元。

“以‘科技小巨人’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像生态系统里的绿植,不仅美化环境,还提升了环境质量。”赵海山这样比喻。

在天津,“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工业总产值却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85%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更重要的是,‘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就业和收入,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赵海山说。天津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比重接近九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占全市就业总量的1/4。201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年均收入6万元,比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出40%。

  “该帮的绝不缩手,不该管的绝不伸手”

“该帮的绝不缩手,不该管的绝不伸手。”赵海山这样定位政府在推动“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中的角色。

在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前提下,天津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天津成立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了全市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各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处级以上干部,3年内每人至少帮助引进一家、支持创办一家、推动转型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市级成立7个服务工作组,各区县及街镇成立248个服务组,深入基层为企业解决难题2000余项。

科技型企业最缺资金扶持。天津市出台了杀手锏产品认定补贴办法和重点新产品认定补贴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产品,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和100万元的支持。4年多来,该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累计支持3000余家企业,仅市级财政投入就达3.3亿元。贷款贴息资金累计支持1300余家企业,财政贴息贴保经费达11.4亿元。同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对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开展有效融资服务活动,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对投资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投机构等,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鼓励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额增量部分给予0.4%的财政资金补贴。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5.9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26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65亿元。

“专利没地卖,资金没处投。”这样一句调侃,反映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无奈。从实验室到车间,科技成果产业化离不开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天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支持1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全市685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向科技企业开放。截至目前,天津已经建立了孵化转化一体化载体22个,企业重点实验室38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40家、工程中心162家。

从实验室到市场,需要建立科技成果企业转化机制。天津出台规定,在津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60%至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所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或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其技术交易额或合同额的10%、最高50万元的财政补贴。

“‘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立足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克服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传统体制弊端,几万家企业不仅是创新主体,也形成了技术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的强劲需求。”赵海山认为。

tax1